6.09.2009

【彧馨旅札】走入無聲─拉托雷修道院Couvent Sainte-Marie de la Tourette

原刊於UDN聯合新聞網09.05.25

從巴黎搭乘TGV到里昂,再坐40分鐘左右的鄉下慢火車到L'Arbresle,離開毫無人煙靜悄悄車站之後一路往山上走,走過教堂,走過小學,再碰上翹孤輪來打招呼的輕型越野車騎士。走來的這一路上雖然沒有抱怨,但老實說,寒涼冬日居然還走路走到一身汗哪!難免會想:「到底為什麼要在火車之旅中加入這些跟原本計劃沒什麼關聯的行程呢?」

出發前接受旅居歐洲的好友希波建議,將法國中部到瑞士這一段行程,刻意安排成建築之旅。其中,堪稱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巨擘柯比意作品,當然是必訪之地。很不好意思,直到希波提起柯比意之前,對於這位後現代建築大師的了解甚少,僅知在台灣頗有名氣的安藤忠雄便是受到柯比意啟發;再就是柯比意作品十分著墨光影,就此二點而已。不過,我雖不解柯比意,安藤忠雄的作品卻很喜歡,也曾遠赴北海道親訪安藤所設計的建築,那麼,什麼樣的大師可以如此影響安藤呢?這樣想想便覺得如果旅程多點安藤→柯比意的趣味也是好的。

不過現階段,感覺有趣的除了方才的機車騎士外,大約沒有剩下什麼。

這並不是說無聊,雖然孤寂長路幾乎無聲,連自己步伐都彷彿消音般聽不見,但數著門牌號碼從六百多號到一千多號時,鄉間氣息慢慢沉澱,週遭景色清新乾淨得沒有情緒,心思不覺也沉靜。跟著路牌從大路轉上小路,蜿蜒經過大草原,陽光閃爍,影子在林間道路上拖得老長。前幾天彷彿下過雨,路沒乾透,越往上走越是一腳一泥濘。

這樣隱藏在山間的修道院,到底會是什麼樣子呢?雖然來之前的確在網路上看過資料,也看過圖片,實際踏上尋訪之路,畢竟還是兩樣的事。據說柯比意在創作拉托雷修道院時,因為建地地形高低落差大,特別與音樂家合作,將音符樂譜以意象方式錯落展示成大小窗框,並且利用建物高低落差讓風吹過時產生「回音」,達成建築與音樂的融合。然而我在朝著這樣奇妙建築一步步邁進的路上,卻是越感寧靜,從柏油路走上泥巴路,從鄉舍之間走進草原森林,走著走著,一片安靜中竟然抵達了。

森林路徑的盡頭矗立兩棟建物,先看到的是間迷你莊園,門前立著「待售」的牌子;旁邊才是拉托雷修道院的接待所。

「這樣的地方會有人嗎?」推開門時我不禁如是想。除了因為寂靜無聲,坦白說在偏離主要城鎮如此之遠的地方,往返交通又不方便,即使是大師名作,能夠吸引到的人畢竟有限,何況是氣候不良的冬季?猜想大約平日會來朝聖的建築系學生也會絕跡。

接待所的小姐很親切地向我解釋參觀守則,接待所門口則擺放柯比意拿來對照建築比例的人型,接待所並不算是參觀的部份,柯比意所建的主建築落在接待所之後大約二百公尺遠的地方,中間要穿越一片草原,達到樹林邊緣的彼端,拉托雷修道院就在樹木半掩間。午後陽光灑落在有些潮濕的草地上,我的視線越過草地,拉托雷正灰撲撲展示毫無修飾混凝土牆所建構的樸素。

柯比意在年輕時遊遍歐洲,當他停駐希臘時,深深為愛琴海間藍天碧海中的純白建築所感動,此後終其一生,都在建築中追求宗教,或著說自然的秩序與和諧。然而我看著眼前框架結構完全使鋼筋混凝土粗胚顯露於外、絲毫不假裝飾的建築;掩映在略起霧、霧中有金色陽光、青綠草地,因而將灰色遮掩地毫不起眼的建築,無論如何聯想不起曾造訪過的希臘模樣。

「這是你的鑰匙。」接待小姐將屬於我的房間鑰匙交付予我。「晚餐時間是六點半,你要穿過草地回到我們這裡,明天的午餐包含在內。」
「請問這附近有超市嗎?」
「沒有喔,最近的大概要在L'Arbresle車站那附近,你一路來應該沒看到吧?因為是在車站的另一邊。對了,房間裡有住宿守則,住在這裡時請務必保持安靜,這是修道院的規定呢,謝謝。」接待小姐想了想又說「員工都在接待所這邊,不過我們六點就關了,只會剩下廚房人員幫忙準備膳食,先讓你知道。」

忘了說,此處的修道士已經轉到他處居住,禮拜堂也已不再有信徒造訪,眼前的拉托雷修道院,在實際使用上幾可說是在荒廢狀態,但還是開放給向大師致意的人留宿,五十歐元包含一宿三食,需要事先預約才能被接受。

眼前看來除我之外似乎沒有他人入住,那麼要在這樣寂靜乾淨的地方待上一整天嗎?雖然說是本來就知道的狀況,接過鑰匙的手還是忍不住微微顫抖哪。
 
對了,擺在此處的拍賣房子真會有人來買嗎?至今仍十分好奇呢。

1 則留言:

emmy0210 提到...

請問下La Tourette修道院可以入住的聯絡方式~我看到的網站都不知如何聯繫~方便給我一下資訊嗎~謝謝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