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Jas Chen
認識瓶子有多久時間了呢?著手寫推薦序時稍微回想,這才發現居然也有七年。
七年時間,說長並不很長,卻也不短。仔細回憶,這其間我居然看過瓶子身為老資格工程師的從容、駕著帥氣smart小車滿是童心的樣子,參加過他主辦的活動(而且因為理念不同差點跟請來的導演對嗆,嚇得瓶子以後不敢力邀,真是抱歉),也知道他滿懷熱誠導覽大稻埕歷史,這種種截然不同的面貌。
曾經聽他嚷嚷要開一間具備人文書香的咖啡館,頂好就在迪化街上。不過這樣的話,老實說,身邊同樣如此喊著的朋友不在少數,本來並不當一回事。沒想到先是收到瓶子邀請去看一間殘破日式房子,再又聽說房子按著歷史原貌照樣地蓋了回來,有了「青田七六」這個新名字。而促成這一切的瓶子認真辭了工作、作了「青田七六」這個奇妙地方的主人。
這彷彿就是瓶子,想要做甚麼就能變出甚麼,傍著熱情與信念逐步達到目標,毫不跌跌撞撞。旁人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他卻總是步履堅實地走在前方。身為眾多「瓶友」之一,我看著瓶子一步步以自己的理想和步調,逐漸走出獨樹一格的文化人風致。
瓶子對於咖啡館有份異於常人的執著,他把咖啡館當成博物館似地蒐集,孜孜不倦。「我要寫滿一百間咖啡館。」他說。規定自己一星期要寫下一篇咖啡館記錄,三言兩語道出咖啡館特色。轉眼間,他竟已蒐集完全,出了一本《台北咖啡印象》不說,又要寫第二本咖啡書了。我想若是這走來的一路上有甚麼蹣跚,他一準就窩進了咖啡館,加點糖倒點奶,在黑咖啡裡調和了科技背景和人文頭腦的矛盾。
瓶子的咖啡文字不囉嗦,寫的是咖啡館的性格而非咖啡風味。更精準點說,他是把他人生中咖啡裡的吉光片羽串成一本書,而我一頭埋了進去,才猛然知道台北竟也有這麼多好去處,可以容人悠哉地拓展咖啡版圖。讀這本書時有些累,因為總會忍不住尋線上網查查「環浪商號」是甚麼樣?「瑪汀妮芝」的咖啡儀式又是怎麼回事?由瓶子手裡露出的一點訊息是吊在樹梢的香餌,咬住了就非要順樹爬上,一窺他所描述的風情不可。
「呵呵,墮入彀中了吧?」我聽見瓶子這麼說。悠悠地穿起他咖啡色寬大的棉袍外套,隨風包捲進了一世界慢騰騰的幽香。
˙
這是幫水瓶子的新書寫下的推薦序。
莫名其妙的,新近幾篇文章(是說,能夠算是新近嗎),剛巧都是幫人寫的書序。能幫人寫序老實說是很榮幸的事,只是偶爾也會回頭問問自己,怎麼筆頭懶了這樣久呢?並不是因為長年來時時埋怨的諸事繁忙,相反的,這大半年,時光靜好,日子難得悠哉。不再需要忙中死命抽空地偷寫文字,書寫的心,反而奇怪地淡了下來。
這樣美好的頹廢時光還能有多久?我不知道。不過有多久過多久吧,我想。
還記得自己在《從東京到京都:我的珈琲時光》的自序裡,引用了這樣一段話;
「珈琲時光,就是能夠讓心情沉穩,重新調整步伐,在繼續走更長遠的路之前的那段恬靜時光」
重看為水瓶子寫下的序,想著自己的珈琲時光,那份恬靜淡淡地,在這個沒有咖啡文化的地方逐步包圍自己。那麼暫時就這樣吧?懶懶地寫或不寫,在還有能力擁有這份馨香間,慢騰騰地過小日子,美美的。
1 則留言:
張貼留言